稳:自洽地接住生命中的所有未知
作者:[日] 加藤谛三 著,井思瑶 译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2-01
开本:32开页数:224
定价: ¥48.0
稳:自洽地接住生命中的所有未知 版权:
ISBN:9787517083436
条形码:9787517083436 ; 978-7-5170-8343-6
装帧:简裝本
版次:1
册数:暂无
重量:暂无
印刷次数:1
所属分类:社会科学>心理学
稳:自洽地接住生命中的所有未知 特点:
从深度的自剖开始,找到内在不稳的根源,不再被外界干扰内心秩序。
建立深度的安全感,不被负面情绪牵着走,理智与共情全程在线。
学会正视合理需求,活出力量感和边界感,让人际关系更加得心应手。
拥有目标和价值感,不被他人的意见左右,持续获得成功。
当你真的“稳”了,你在乎的人和事,不再是你的软肋,而是持续突破自己的动力!
永远不要让人看到你焦虑不安、惊慌失措的样子。不膨胀,无担忧,无执念,无退缩,无抱怨。
From the depth of self analysis, we can find the source of internal instability, and no longer be disturbed by the outside world.
Establish a deep sense of security, not led by negative emotions, sense and empathy online.
Learn to face up to reasonable needs, live a sense of strength and boundary, and mak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more handy.
Have a sense of purpose and value, not influenced by other people’s opinions, and continue to achieve success.
When you really “stable”, you care about people and things, is no longer your weakness, but continue to break through their own power!
Never let people see you in a state of anxiety and panic. No expansion, no worry, no obsession, no retreat, no complaint.
稳:自洽地接住生命中的所有未知 简介:
面对人生未知的一切,怎样才能不惊慌失措?很多人越在乎什么,就越会被什么影响、干扰和伤害。当你患得患失、质疑当下、胡思乱想时,人格核心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就被外在的冲突消耗掉了,只会觉得内在空虚无比,根本没有力量支撑自己。哈佛心理导师加藤谛三表示:稳的感觉,就是让自己变成一个足够大的容器,可以装得下很多的情绪、问题,以及更多的智慧和创造,沉稳、扎实地立足当下。稳,源自内在的安全感,是情绪的耐受度的考验。容纳自己的无力、焦虑、失望、悲伤、恐惧,而不是越陷越深。稳,源自内在的洞察力,是核心人格稳定的体现。客观地审视问题,容纳他人的指责、抱怨、依赖、脆弱和局限,不被冲突影响,不被情绪带跑。稳,源自内在的创造性,是提升综合素质的根基。在复杂的局面中抽丝剥茧,不再非黑即白看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方可扫除前进的障碍。稳,是一种可以习得的心境澄明、宠辱不惊的境界,更是一种能让自己持续向前的心理力量。
In the face of everything unknown in life, how can we not panic? The more people care about something, the more they will be affected, interfered and hurt. When you worry about gain and loss, question the present and think wildly, the autonomy and creativity of the core of personality are consumed by the external conflict. You only feel that the internal emptiness is incomparable and there is no strength to support yourself. The feeling of stability is to make yourself a container big enough to hold a lot of emotions, problems, and more wisdom and creativity, so that you can have a steady and solid foothold in the present, says Harvard psychological tutor Timothy Kato. Stability, derived from the inner sense of security, is the test of emotional tolerance. Accommodate your weakness, anxiety, disappointment, sadness and fear instead of getting deeper and deeper. Stability, derived from inner insight, is the embodiment of core personality stability. Examine problems objectively, accommodate other people’s accusations, complaints, dependence, vulnerability and limitations, and not be affected by conflicts or emotions. Stability, derived from internal creativity, is the foundation of improving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a complicated situation, we can only get rid of the obstacles of progress by stripping the cocoon from the silk and putting forward creative solutions. Stability is not only a state of mind that can be learned, but also a psychological force that can keep oneself moving forward.
稳:自洽地接住生命中的所有未知 目录:
*章 正视自己的感受 就能化“焦躁”为“稳”
未被满足的“撒娇欲”会妨碍一个人的内在稳定
压抑“撒娇欲”会导致缺乏自我意识
试着接纳自己“原本的样子”
过于追求“完美”的人容易得心病
在“真实”与“应当”之间分裂的自我
正视自己的感受才能情绪稳定
有得有失的交往才能增进人与人的关系
了解“真实的自己”会给你的人生带来改变
换一个目标会轻松很多
找到“合适的目标”才能确立自我
第二章 了解“弱小的自己” 就能化“焦躁”为“稳”
总是做“别人目光下的奴隶”,就会生出自卑
“自卑会像弹簧一样越抻越长”,是真的吗?
自我保护过度的人都有不愿暴露的弱点
抛下恐惧那一刻,人才能变得自由
希望别人“属于自己”是一种错误的生活态度
对精神上的自律有益的事
渴望“威信”的人心理上是分裂的
克服自恋情绪,人就能自然而然地稳住内心世界
“没有意义的一天”能够让心获得安稳
第三章 了解自己与对方“内心的真相” 就能化“焦躁”为“稳”
要求“只有我特别”的人是有问题的
“一言不合就变脸的人”想要的是什么
马上就去指责别人的人没有自我延展性
从对自我形象的热爱中解放出来才能开始新的人生
在工作中追求威信会导致错误的工作方法
喜欢工作或讨厌工作能够极大地左右人生
实现新的自我从脱离父母开始
第四章 “不勉强”的交往就能化“焦躁”为“稳”
不要错误解读别人行为的意义
不要被对方“一体化”而失去了自我
从现在开始不要理会“窝里横”
“不强求、不勉强”是构建人际关系的基本
强加于人的“亲切”会适得其反
过于区分“里外”的人很难产生心灵上的交流
对虚伪的良心敏感的人,对真正的良心反而很迟钝
不刻意隐藏自己的“弱点”便能建立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信自己的价值便能建立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恐惧“他人的目光”便能建立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
稳:自洽地接住生命中的所有未知 摘选:
“没有意义的一天”能够让心获得平静情绪的成长所必要的“没有收获的一天”你有没有觉得不去做一件事就感到焦虑的时候?但是,你当时需要的其实是那份焦虑吧?你总是感到焦虑。如果哪一天没有产出你就会感到焦虑;如果哪一天没有明确的成果你就会心里不踏实;想到今天一天没做什么正经工作,就会感到焦虑;今天没有认识新的人,人脉没有扩展,就会感到焦虑;今天一天都没有什么能够拿出去和人炫耀的新的经验就会感到焦虑;今天没有学会什么新的技能就会感到焦虑。但是,实际上你需要去体验的一天正是现在的你看作“没有收获的一天”。只是普通地过了一天的日子,这样的日子才是你成长所必要的东西,这不是你还没有体验过的事情吗?如果从“为了××”的角度思考的话,好像对什么都没有帮助的一天其实才是让人的情绪变得成熟所必要的东西。小的时候,在草原上奔跑,跑累了就仰面朝天地睡去。会觉得“啊,真舒服啊”。你是不是没有过这样的一天?在森林里玩耍,突然开始期待“今天的晚饭是什么呢”。在这样的日子中,会建立起人活着的基础。小学的时候,不去做数学题的一天,只顾着玩的一天,正是这样的一天成了一个人活着的基础。成年后,可能会为了健康而去跑步。但是对于没有为了什么就会感到焦虑的人来说,必要的一天是不用去考虑做的事情是否对健康有益的一天。健康不是自我;知识不是自我;金钱不是自我;名望不是自我。而所有这些东西的基础应该是自我才对。也许这一天没有为了健康而活,没有为了金钱而活,但是却成了为了基本的自我而活的一天。只有为了什么事而活的人生,就像是沙子堆成的碉堡。换句话说,这种自我是易碎的。这样的人,如果没有某样东西的支撑就会活不下去,他们的支撑点不是自我。如果每一天都要“为了××”而活,肩上自然会负上重担。会觉得活着很痛苦,活着是一种苦行。如果每一分每一秒都要“为了××”而活,那么势必会给活着增加不自然的紧张感。活着的每一天,为了健康、为了金钱、为了受人尊重、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为了吸取营养、为了休息、为了获得地位、为了收获感谢,等等等等,如果不是为了点什么心理上就无法安定的话,这个人的自我是不确定的。这个人,就算觉得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他的人生也不过是一场苦行。并且我很难想象,像他那样“为了××”而活的人,会觉得每一天都是充实的。每天都要“为了××”而活,但是又无法感到充实,觉得空虚,*终只会陷入无限的焦虑之中。其实,在因为“为了××”没有达成而感到痛苦的时候,要告诉自己,自己真正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一天。 ?总是感到焦虑的人缺乏基础体验今天一天只有做到“为了××”的时候才感到有意义,这是大人的思考方式。而每个大人都经历过童年。还是孩子的时候,不会在意今天一天是否有益健康。还是孩子的时候,不会在意吃的东西有没有营养。“吃这个,这个对身体好”这种是母亲的想法。我并不是说“为了××”的这种想法是不好的。而是想说“为了××”的这种想法是成年人的思考方式,并且这应该建立在今天一天没有为了什么而去做,却也能感到满足的童年时代的基础上。但是,总是被焦虑感所困扰的人,是不具有这种童年时期的体验的。如果想要就算有“为了××”的这种思考方式,也不会因此而感到焦虑,并能够全力以赴地活着的话,无论如何都需要有不“为了××”而活的经验。没有这样的基础是不行的。儿童时期,做了孩子会做的事才能成长为少年;少年时期,做了少年会做的事才能成长为青年;所以青年时期,也要做了青年会做的事才能成长为壮年,不是吗?过了没有“为了××”的一天而感到焦虑的人,大多是有很多必须经历的体验还没有经历过的人。只要去经历这些体验,才是不再被焦虑感折磨的办法。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是有用的事的人,需要对自我的脆弱有所自觉,并且要去想一想,为了确立自我该如何去做。但是,大多数人都会去追求自己做的事要有用。而比较严重的人,如果觉得自做的事是无用的事的话,就会感到心烦,所以会要求他人表示感激。喜欢以恩人自居,就是来自这种自我的脆弱。人们常说,年轻的时候做什么事都是有用的。无论是成功、失败、学习、玩乐,而总是感到焦躁的人,是无法认同自己这样活着的。实际上,如果今天一天赚到了钱,那么把它当成是为了金钱的一天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今天一天什么也没有获得,那就可以把它当作是为了自己的自我确立的一天。经常运动让身体变得健康了,这是件好事。这是肉体上的事。并且,就算今天这一天没做什么对肉体上的健康有益的事,也有可能做了一些对心理上的自我确立有益的事。
稳:自洽地接住生命中的所有未知 作者:
加藤谛三
193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教养系、社会研究科硕士。日本知名心理学家、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哈佛大学赖肖尔研究所研究员、日本精神卫生学会顾问。
著有《情感暴力》《不乖》《性格中的蜜与毒》等数十部经典的大众心理读物。
井思瑶
毕业于日本大学法学部新闻系。译有《情感暴力》《性格中的蜜与毒》等。
Kato dizo
Born in 1938 in Tokyo, Japan, gradua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okyo University, master of social studies. He is a well-known Japanese psychologist, Honorary Professor of Waseda University, researcher of rashall Institute of Harvard University and consultant of Japan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
He has written dozens of classic popular psychology books, such as emotional violence, bad boy, honey and poison in character.
Jing siyao
He graduated from Journalism Department of Law Department of Japan University. His translations include emotional violence, honey and poison in character, etc.
*书籍信息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请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