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们都没长大
作者:[日]燃烬 著,烨伊 译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9-01-01
开本:其他页数:192
定价: ¥42.8
原来我们都没长大 版权:
ISBN:9787559625694
条形码:9787559625694 ; 978-7-5596-2569-4
装帧:简裝本
版次:1
册数:暂无
重量:暂无
印刷次数:1
所属分类:小说>情感>其他
原来我们都没长大 特点:
「原来我们都没长大,回想起过往还会悲伤。」
平均9天加印1次的现象级新人作家献上。
“这也曾是你的爱情。”
〇芥川奖得主:柴崎友香
〇百万册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作者:古贺史健
〇村上春树挚友,与村上隆、奈良美智齐名的艺术家:会田诚
〇2017超火日剧《四重奏》演员:吉冈里帆
〇日本国民级电视节目《国王的早午餐》
〇日本学院奖获奖导演:大根仁
跨界共鸣,联合推荐
“It turns out that we haven’t grown up. We will be sad when we recall the past.”
A phenomenal new writer who printed once in an average of 9 days.
“This was once your love.”
0akutagawa award winner: Yoshika chaizaki
Ten million bestseller courage to be hated by Gu He Shijian
A close friend of Haruki Murakami and an artist as famous as Takashi Murakami and Nara Meizhi: Huitian Cheng
2017 Super Hot Japanese drama Quartet actor: Yoshioka Lifan
○ Japanese national television program “the king’s brunch”
Award winning director of Japan Academy Award: Dagen Ren
Cross border resonance, joint recommendation
原来我们都没长大 简介:
““工业4.0”是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概念。它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愿景,提出继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等三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概念在欧洲乃至优选工业业务领域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认同。西门子作为德国很具代表性的工业企业以及优选工业业务领域的创新先驱,也是“工业4.0”概念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
“Industry 4.0” is a concept put forward by the German 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nd the Federal Ministry of economy and technology at the 2013 Hannover Industrial Expo. It describes the future vis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poses that after three industrial revolutions, such as the application of steam engine, large-scale production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kind will usher in an information physical fusion system (CPS)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marked by highly digitized production, networking and machine self-organization. The concept of “industry 4.0”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and recognition in Europe and even in the field of preferred industrial business. As a representative industrial enterprise in Germany and an innovation pioneer in the field of preferred industrial business, Siemens is also “industry 4.0” An active promoter and practitioner of the concept.
原来我们都没长大 目录:
_向我*爱的丑女发出好友申请
_在黑暗中伸出手
_Beautiful dreamer 你看了几遍?
_喜欢的人是什么?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_也是再见的开始
_她说:“想去海边呢。”
_1999 年,地球没有毁灭
_在边缘国度被人握住
_从东京出发的银河铁道
_在这颗多雨的星球上
_在东京这座城市深爱的人
_她被陌生男人抱住的九十分钟,漫长得像永远
_一居室的天文馆
_原来我们都没长大
_你去旅行的几个理由
_那些家伙的脚步组成的音乐
_永远也已过了一半
_就像早晨一定会变成夜晚
_Back to the No future
原来我们都没长大 摘选:
_ 向我爱的丑女发出好友申请 只知道网络昵称的女孩在我面前脱光了衣服。她叫我的时候只用一个“喏”,想必也只记得我的职位。 枕边的有线广播开始播放宇多田光的Automatic。“喏,听起来很怀念吧?”这首歌流行的时候她肯定还是个孩子,此刻却轻轻哼着它,解开文胸的挂扣。我刚把自己扔到铺着雪白床单的床上,她便只穿一件内裤跨了上来。我要的是她的身体,她要的则是一份回忆。 这家六本木大道上的酒店颇有设计师公寓的风格,房间里只有一盏灯照明,光线暗淡。我刚主持了一场电影界人士的聚会,也许是紧张的缘故,六杯香槟就让我醉意朦胧。身体已经有了反应,奈何睡魔却无情地袭来。若是二十几岁的我听说今后的自己也有欲望被困意支配的一天,一定想给现在的我当头浇下一大盘意大利面。女孩仿佛跟我是故交似的,滔滔不绝地讲着自己的经历、年龄、交往过的名人等琐事,我却根本无从确认她哪句话是真、哪句话是假。 “喏,给你看这个。”她将手机拿给我看。照片是在打着廉价灯光的工作室里拍的,她穿着白色泳装趴着,泳装明显过紧了。“我还当过写真偶像呢。”她这句话总算可信了些。看来这个在聚会现场给宾客倒酒的女孩是所谓的女演员苗子。我和影视公司制片人闲聊的时候,她一直笑意盈盈地端着盛着玻璃酒杯的银色托盘,制片人刚一离席,她就和我搭话:“我读了你前阵子刊登在BRUTUS上的采访。”此情此景,饶是挂着“美术导演”的称号、在影视圈混迹多年的我,也中了派对的魔。 名演员、音乐家、电影人等影视圈的熟面孔,以及不清楚职业、奇装异服的人们在我和她身后不断交换名片、拍照留念。 这个世界就像逐渐沉没的“泰坦尼克号”。船上到处是想尽办法多活一阵子的人、分开人群寻找救生船的群众、死到临头还不愿抛下权力的死硬派、静静等待死亡到来的老人、在绝望的深渊将命运绑在一起的男女、演奏到后一刻的艺术家。不绝于耳的乐声中,不知是谁大声招呼着谁,女人的笑听起来像在悲泣,重重声音包裹了整个会场。 “你在推特(Twitter)上回过我消息,你应该……不记得了吧?” 她用从紧身裙后面的口袋里拿出来的手机,给我看了那条消息。我完全没有印象。 “欸,给我留言的人居然长得这么漂亮啊!吓我一跳呢!”“嗯?讨厌啦!人家好开心!那张照片好看吗?”“啊,挺好看的。”她将手机调成自拍模式,随即挽住我的胳膊:“来,茄子——”做完这一套全会场都在重复的仪式后,她压低了声音说:“我给你发私信哦。”说完这些,她又换上笑意盈盈的神情,消失在会场中。等到客人三三两两地离场,我的手机响了。 “‘上次拍照的时候,你穿的就是这件衣服!’人家这么说,然后给了我一卷卫生纸。你说怎么会有这种事呢?”她边说边关掉房间的灯。四片嘴唇相碰之前,她像是要确认什么似的放缓了声音,“我好像除了自己,没有其他喜欢的人了。”屋里暗了下来,只有窗外夜景的那点光亮。“我也是。”我又撒了谎。我这样不堪的人,也有过想俘获芳心的中意对象的想法。“以自己的感受为重的人很多啊。”我移开视线,说些无意义的话来掩饰尴尬。 “啊,东京塔——” 她两手捧住我的脸,亲了上来:“东京塔比天空树更色情,我喜欢它。”做了夸张美甲的手指开始抚摩我的身体。理性和困意被赶跑的前一秒,她总算说了一句真话。 “我想成为谁都忘不了的女演员。” 迎来今天*波早高峰的日比谷线列车离开六本木,朝神谷町站驶去。地铁昏暗的车窗上映出我的脸,毫无疑问是一个四十三岁的男人。真是岁月不饶人啊!我一面感叹,一面在包里找手机。和助理约好在惠比寿见面,他昨晚打了好几通电话,但我一直没看手机。现在已经迟到十分多钟了,再不发一封邮件给自己找个借口就不合适了。心里这么想着,手上却习惯性地点开了脸书(Facebook)。 车厢摇晃,一个女用户的头像连同一句系统提示“你可能认识的人”映入我的眼帘。我抓住吊环站稳身子,目光自始至终没离开那个页面。这个女人,我曾喜欢她胜过喜欢我自己。 “小泽(加藤)薰”——好久没有看到这几个文字排列在一起了。 满载乘客的列车准点驶入神谷町站开始滑行,车门打开,要下车的和被挤下来的乘客如雪崩一般涌向站台。我没能下车,一面避开人流,一面专注地浏览“小泽(加藤)薰”的页面。车门关闭,车厢里没空出多少地方,地铁朝霞之关驶去。我终于回过神来,给助理发了一封邮件:“我有点事走不开,晚一点到。” 那个对我来说比自己更重要的人,很喜欢不定好去哪儿就出发。我们曾一起坐上开往东北的新干线,却不知道要在哪站下车。她不能忍受别人说自己老土,我常陪她参加一些前卫得过了头的活动。传单和海报花里胡哨的烂电影、传单和海报花里胡哨的烂舞台剧——这些玩意儿,我们也不知一起看了多少。 现在我还会时不时想起她。我们后一次见面是1999年的夏天,地点是涩谷的Loft。她说她想去买唇膏,就约我出来,约会过程平淡无奇。分别的时候,她说:“下次带CD给你哦。”那就是我和她的大结局。电视剧里,无论结局是分手还是大团圆,总会在第十二集里把角色之间的关系厘清。但在现实生活中,她的后一句台词竟然是“下次带CD给你哦”。 她在脸书上写了很长一篇文章,讲她是怎么与丈夫认识的。原来那时候,她已经认识现在的丈夫了。 马克·扎克伯格让我们得知关心的人的近况。曾经那么讨厌别人说自己土的她传到脸书上的夫妻合照土得掉渣。可那些土里土气的日常片段,却是无比坚实的幸福,映得我头晕目眩。 我的手指在她的账户页面滑动,日比谷线忽然驶入黑暗。手机不断弹出即时消息,提醒我助理发来一封封邮件。从她的脸书上,我得知她每天都围着皇居跑马拉松,为了控制体重,半年都没有去吃“一风堂”的拉面。 她没有写真偶像那样劲爆的身材,也没有什么野心,平时很爱笑,也很爱哭。我在饭局上喝醉的时候,一不留神说出许多她的事情,别人还以为她一定是个大美女,其实她是真的长得很丑。而我也一度以为,她的优点只有我能欣赏。 涩谷圆山町的那段上坡路上有一家情侣酒店紧挨着神泉町,唯一的优势是价格低廉。想当年,那家酒店是我在东京唯一有安全感的地方。因为那是我与她,那个我爱她胜过爱自己的人,相处时间长的地方。 载满乘客的列车晃得很厉害,我看了看窗外,似乎已经坐到了很远的地方,赶紧下了车。这里是日比谷线上野站,穿着灰色西装的上班族,如亡灵一般被吸进检票口。我跟着人潮游走,紧紧攥着手机,又看了一眼她的页面,不由得“欸?”地叫出声来——自己一不小心按了好友申请键。 我原地呆站着不动,很长时间都无法接受自己在汹涌的人潮中错按了好友申请的事实,脑海中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此时的感受。不知多少亡灵擦着我的衣袖走过。时间仿佛静止了似的,我只是呆呆地望着手机屏上的一行字——“你的好友申请已发送”。 _ 从黑暗中伸出手 在横滨的黄金町站一下车就能看到一个脱衣舞剧场,走过路口后,右手边有一座盖在陈旧平房里的影院,是有名的男同性恋聚会的地方。 这条街白天虽没什么人,但隐约还能听到虫子寂寞的叫声;到了晚上却成了香艳之地,夜色里暗香浮涌。不少外国女人站在小窗子里面,一个劲儿地招揽顾客。过往的行人也和白天完全不同,尽是些穿得花里胡哨的人在街上大摇大摆。总之,这里到了晚上简直和横滨的随便一条风俗街没什么区别。 走出检票口,刺眼的阳光和湿毛巾一样的热风将我猛地裹住,蝉好像也不堪暑热似的叫声疲惫。我擦着额头上的汗,一路小跑着路过脱衣舞剧场。下一个十字路口过后的坡路顶上,有一座因卫生条件奇差而出名的“闪电泡芙”工厂。 1995年的夏天比往年热上许多。那一年二十岁出头、居无定所的我在这座工厂上班就快满两年了。 “今后可要怎么办啊?”那个夏天,每当我沿着这条坡路往上走去工厂上班,都 会诅咒似的嘟囔这句话。到了闪电泡芙工厂,从那锈迹斑斑、关不平整的储物柜 里拿出塞在里面的工作服换好。白色的工作服上净是奶油的浸渍,泛着一股甜味儿。 工厂生产的闪电泡芙为超市店铺供应,售价八十日元一份。厂子里一共有四条流水线,我在后一条,负责将泡芙二十个装成一箱,每日不断重复这一作业。 同事除了一个日本人以外,其余是巴西人。但这些外国人的敬语说得比我利索,似乎也比我更适应这个国家。这一带还有速冻食品加工厂、方便面调料包汤粉制造厂等好几家工厂,像盒子里的闪电泡芙一样整齐地排列着。当时这些工厂都在杂志上刊登了兼职招聘广告,我至今也想不明白,自己为何会选择闪电泡芙厂。 厂子里唯一的日本人同事七濑大我十二岁,也是当时唯一一个能和我说说话的人。 “这回我真要辞了这个破工作给你看看!” “下次休息是几点?”七濑犯傻的时候,我就习惯性地选择忽略。 “今天也要干到五点。”七濑是在这家工厂打了十一年工的怪人,当年曾是“女性自身剧团”的当家花旦。剧团里全是男人,和宝冢歌剧团的形式差不多。据说七濑会在淡漠而端庄的脸上化好妆,穿着凸显丰满身材的衣服站上舞台。逢到公开演出时,这里可以随时请假,因此,用这份工作来赚生活费正合他的心意。 “你今天吃什么?”七濑手法娴熟地将闪电泡芙迅速装进食品盒。他这人总是说个没完,要是一直不说话,他大概会发疯吧。“牛奶海鲜方便面吧。”“你还真喜欢这个口味啊。” “这难道不是好吃的味道吗?” “知道知道。就算你成了大款,也会爱吃这一口。”“我要是成了大款,会想吃更多好吃的东西的。”“你的梦想是什么呢?”“梦想?这种东西我想都没想过。”“也不知道哪里有卖这东西的。” “不过没有梦想,也就不会有梦碎了的那一天,也算赚到了吧。” “真是个寂寞的男人。”“我愿意把‘现在我很孤独’换种说法:‘现在我很自由’。 这多少还有点镇静剂的效果吧。”我一边把没完没了出现的闪电泡芙装进食品盒子,一边 冷笑着应答。那天,我们和往常一样将闪电泡芙分二十个一组摆到盒子里。工厂传送带的声音,如今仍然留在我记忆深处。每当钢铁以一种独特的节奏碰撞,回荡在耳边的声音便会唤醒我心底埋藏着的、二十多年前的茫然与不安。 七濑拍了拍我的肩膀,我才发现已经五点了。和接班的同事交代完工作,进入休息时间。我们两个日本人是休息室里身子单薄的,一屋子人讲着外语,烟味熏天,只有我俩生着煤油炉煮牛奶。 休息室里总是放着一本求职杂志Daily An,也不知是谁拿来的。现在想来简直不可思议,那个年代基本每本杂志的末尾处都会安排笔友专栏。就连专门刊登兼职消息的Daily An也不例外。笔友专栏是孤独人士的聚集地,七濑很喜欢读这块内容。我热着牛奶,他就坐在旁边将一则则交友信息念给我听。 “欸——喜欢圣斗士星矢白鸟座冰河的人,请给我写信吧。神奈川县横须贺市钻石星辰子,十九岁。”“这家伙肯定很难搞啊。”“是啊。欸——下一个,嗯,喜欢《教父》,尤其喜欢第二部的人!期待你的来信!东京都港区三十岁男子发蜡二世。噢,这家伙怪吓人的!”“吃吧吃吧。”我边说边在两盒泡面里倒上同样分量的热腾腾的牛奶。“后一个,后一个。拿起杂志先读笔友专栏的朋友,请与我联络。东京都中野区二十岁女子。狗商队。‘狗商队’是什么哦!”“《狗在狂吠,但商队照旧行进》。说的是小泽健二的张专辑!”身为小泽资深粉丝的我次被专栏内容吸引,从七濑手中抽走杂志,把牛奶海鲜方便面递给他。 “这孩子挺有意思。”我认真把她的文字重读了一遍,撕下那页纸塞进裤兜。 黄金町的夜晚尤其喧闹。一动不动的流浪汉与夜色融为一体,不小心被他们绊一个踉跄也是常有的事。女人们朝走在暗处的男人打招呼,若认出对方是住在这条街上的人,便默不作声地让开一条路。 那天的我和往常一样,拖着疲惫的身子沿着坡路往下走。脱衣舞剧场前面有几个喝醉的老爷子朝彼此怒吼,侍应生模样的年轻男孩一本正经地劝架。一个女人套着中年人爱穿的红色小短裙,两耳不闻窗外事一般弯腰坐在附近的护栏上,津津有味地吸着烟。我耳朵里塞着耳机,按下CD机的播放键,小泽健二的《从黑暗中伸出手》随即播放出来。我稍微加快步伐,没有回头,逃一般钻过检票口,跑上台阶,幸运地赶在列车发车前跑进车厢。车上有座,但我站在门边,从口袋里摸出那张揉皱的杂志笔友专栏页,小心平展开来重读。列车缓缓开动,抬起头,透过车窗一角看见七濑正走下斜坡。我从没见过他暗着一张脸、盯着地面走路的样子,但不过片刻后,他的身影越来越小,继而从我视线中消失。
原来我们都没长大 作者:
〔日〕燃烬(燃え殻) 于日本东京工作的影视行业从业者。休息时常在社交网络上就眼前形形色色的事物发表心中所感,无意间借此收获了大量粉丝。因社交网络单篇140字的字数限制,他也被称作“140字的文学家”。小说处女作《原来我们都没长大》一经公开连载便收获大量拥趸,成为了2017年现象级新人作品。 译者简介: 烨伊 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日语系。曾留学日本,并在当地孔子学院教授中文课程。现从事出版行业。爱回忆,也爱从回忆中走来的今天。译著有《人间失格》《起风了》《杂草记》《我和小鸟和铃铛》等。
[Japan] burning ember (burning shell) is a film and television industry practitioner working in Tokyo, Japan. I often express my feelings about all kinds of things in front of me on social networks, and inadvertently gain a lot of fans. Due to the word limit of 140 words in a single social network article, he is also known as a “140 word writer”. As soon as the novel’s debut novel “we didn’t grow up” was publicly serialized, it won a large number of fans and became a phenomenal new work in 2017. Ye Yi graduated from the Japanese Department of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He studied in Japan and taught Chinese at the local Confucius Institute. Now engaged in publishing industry. Love memories, but also love today coming from memories. Translated works include “human disqualification”, “wind”, “weeds”, “me and birds and bells”, etc.
*书籍信息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请支持正版!!!